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妈 分享 回
4
1
5
写小说
6
@六镇
7
123456
8
南京李志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妈 分享 回
4
1
5
写小说
6
@六镇
7
123456
8
南京李志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1年3月2日
2021年4月7日
2021年4月7日
2021年4月7日
2021年4月7日
2021年4月7日
2021年4月7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8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1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4月14日
2021年7月21日
2021年9月14日
查看原文
其他
上世纪的美国家庭妇女,才是最坚定的“反女权”斗士
Original
林佳湄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1-03-02
监制:北野屎之父
《我是余欢水》
突然翻车了。
国产良心剧被抨击夹带私货,因为一句台词而被冠上歧视女权的罪名。
在豆瓣的评分区,出现了极端打一星和五星的浪潮。
一星发言代表
五星发言代表
女权与反女权在评论区相互攻击,争得昏天黑地。
在这场混战中,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时至今日,
女权足以掀起一场论辩。
女权,这个被频繁提及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女权与反女权近一百年的缠斗,到底是在争什么?
或许这部《美国夫人》,能够给我们答案。
凯特布兰切特首次出演电视剧,品质保证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当时,女权运动风起云涌。
在《平等权利修正案》几乎就要全国通过时,一位反女权领袖的出现,直接导致这次女权运动的失败。
时间回到1970年,美国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
在高速发展的资本社会,中产阶级女性被包装成精致的洋娃娃。她们看似在消费主义浪潮中如鱼得水,实际上逐渐沦为男性注视下的“商品”。
比如开场片段,政治家们的妻子身穿泳装走秀,为男性聚会助兴。当主持人介绍她们时,只会说这是哪位政治家的爱妻。
她们光鲜亮丽的上台,却永远要站在一个男人的阴影之后。
她们在后台的谈话,攀比的是各自丈夫政治上的输赢,而非自己的事业与生活;
当时的男性普遍认为,成功男士就应该找一个低龄女性结婚。
谁能捕获到更年轻的猎物,谁就在雄性荷尔蒙的比拼中拔得头筹。
被控制、被物化、被污名化,女性群体的不满不断发酵,有一部分女人先觉醒了。
1971年,国会议员重新提出了
ERA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
这项修正案,早在1921年就已经被提出过。它试图让男女在离婚、财产、就业等方面实现平权。然而,修正案最终还是在保守派民主党人的反对声中,逐渐销声匿迹。
借着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后劲,推动各州批准ERA的运动卷土重来。
她们呐喊自己的诉求:女性是时候摆脱家庭和母亲身份的束缚,活出独立的自己了。
她们的诉求分为三个方向:
1.要求政治权力 2.反对婚姻束缚 3.堕胎合法化
在剧中和历史上,这三种诉求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
要求政治权力的,是美国第一位国会黑人女性议员
雪莉·奇瑟姆(Shirley Chisholm)
,她也是第一个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总统竞选的黑人女性。
她曾在演讲中直言:
“我一生中作为一名妇女受到的歧视要比作为一名黑人多得多。”
所以,她要站出来为女性和种族夺取政治权力。
强烈反对婚姻制度的,是被称为
“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
。
她最著名的著作《女性的奥秘》,是当时女权运动圣经般的存在。
她在书中写道:“作为家庭主妇的女性,常常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转嫁到别人身上,希望通过对丈夫、孩子的照料、将情感寄托在丈夫、孩子身上,以他们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成功。”
最后她连同这本书,成为点燃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导火索。
带着标志性眼镜的女权主义领袖格洛丽亚,则是争取女性堕胎权的先锋。
因为她曾经未婚先孕,而当时美国堕胎法没有通过,只能独自远赴英国。
角色的原型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
,也在自传中的开头提到了这件事。
她回忆这位医生当时对她说过的话:“你必须向我保证两件事。首先,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的名字。其次,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女性对权利的诉求交织在一起,让女权圣火越烧越旺,ERA连续收获了多个州的批准通过。
然而,正当她们庆祝首战告捷时,阻碍的声音也越来越壮大。
并不只是男性,还有一群反对女权的女性出现了。
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
菲利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
,就是那个出人意料的反女权领军大魔王。
她在这场女权运动中,扮演着一个反革命的角色。
她认为性别歧视是女性为自己的失败找的借口,这种话放到今天,就是政治不正确的活靶子。
那么在她的观念里,女性平权法案到底错在哪里?
施拉夫利用一场精彩的演讲解释了她的观点:
平权法案没有考虑到家庭主妇的处境,少数精英团体正在用“女权”的名义,打击家庭主妇的存在,瓦解了美国传统家庭观念。
在精英们的眼中,家庭主妇们别说女人,连独立的“人”都算不上。她们的平权运动,其实只是为了一小部分女性而平权。
女权运动声称是为女性争夺更多的选择权,但如果你敢选择待在家里做全职妈妈,你肯定是脑子秀逗了,你就是心甘情愿选择做婚姻和父权的奴隶。
所以她提出口号:反对夺走我们的特权。
她所说的“
特权
”,指的就是那些被保护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她们作为弱势群体,受到家庭和全社会的照料。比如保障女性最低工资与最高工时,防止女性从事高危工作等等。
如果男女之间的社会性与生理性差异被抹掉,对于女性来说,将迎来
另一种形式的末日
。
男女平权是否意味着女性也要被征兵?是否会出现男女共用的厕所?
如果ERA通过,是否会让激进派胆子越来越大,取消赡养费、儿童抚养费以及寡妇的社会保障金额?
主妇们举起口号“如果女性被征兵,谁来照顾孩子和家庭?”
所以,在这位“反女权”斗士看来,她所做的并非剥夺女性权利,而是把女性正当特权“还”给她们。
也许你会问,难道她就没有受过性别歧视吗?
并不是。
她受邀接受电视台采访,理智专业地描述苏联核战略布局时,被男主持人突兀打断。
她想投身政治运动,参加竞选,却得不到政治家丈夫的认可和支持。
作为国防专家,与男性议员开会时,她却被要求代替文秘做会议记录,因为“你可能是这里笔迹最好看的”。
没人在乎她对苏联核弹有多精通,因为女性天生就是细心的秘书。
在政治博弈中的频频失利,让她萌生了通过“反女权”获得政治地位的想法。
对于施拉夫利而言,
她对个人权力的渴望,远远大于她对于女性权利的维护。
事实上,角色原型施拉夫利,本身也是矛盾的化身。
幼年时,施拉夫利的父亲长期失业,母亲外出工作以养家糊口,属实是家庭主妇的反面。
她本人积极反对女权主义、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合法化,却不得不承认长子约翰是同性恋的事实。
对于一个“反女权大魔王”的矛盾处境和复杂心理的描绘,正是《美国夫人》精彩的部分。
这部剧没有高高在上用自由派的观点讽刺施拉夫利,而是客观反省了这场女权运动的失败。
女权与反女权,虽然持有截然相反的立场,但她们都经历着同一种错乱。
反女权的施拉夫利与男人谈论政治时,被秘书误以为仍是单身——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已婚女性似乎与政治无关。
她强调着自己的已婚身份,实际上却马不停蹄参加演讲竞选,从事着传统已婚女性不会接触的职业。
而女权精英们为了争取男女平权,却妥协地迎合着男性社会审美,选一张漂亮的脸蛋作为竞选诱饵。
施拉夫利声称女人需要以家庭为重心,但是却为了拉拢支持者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
而女权分子嘴上喊着婚姻和家庭是坟墓,实际上工作也会带着孩子去。
在施拉夫利引以为豪的“传统家庭”中,她不得不忍受着丈夫的控制。
哪怕上班一整天疲惫不堪,却还是要回家满足丈夫的性需求。
而女权领袖夜晚回到空荡的家里,看着黑白爱情电影,也会扛不住孤独和寂寞。
她们代表着女性的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了家庭。她们拥有了父权的保障,却也真切感受着家庭生活的束缚。
另一种选择了事业。她们拥有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但也面临着无法割裂的孤独。
两个选择都没有错,但是在当时,她们为了自己的诉求走向了政治对垒。
反女权的家庭主妇们做好面包送给男性委员
女权成员的胸口,挂着“vaginal politics”的胸牌
女权运动在追求平权的路上,抛弃了作为家庭主妇的那部分“姐妹”。
而反女权的女性,要重拾自己作为男性附庸的特权。
双方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也都有着各自难以逾越的局限。
《美国夫人》穿插了反女权和女权主义的两方视角,让观众得以窥见一个更完整的女权运动现场。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团体走上同一段阶梯
甚至海报上的标语都点明了这场对垒的本质:
并非关乎平等,而是关于权力的角逐。
在女权运动的背后,远远不只是性别问题,而是政治。
在美国历史上,女性关于争取“权利”与“权力”的故事,比剧中更加曲折艰难。
1977年,在女权运动的推动下,ERA平权修正案获得了38个州的批准。在所有人眼中,这项修正案的通过已成定局。
直到保守派女性领袖施拉夫利出现,成功动员了维护传统家庭的妇女们,导致修正案最终没有通过。
施拉夫利手举“STOP ERA”的抗议条幅
此后,受到反堕胎合法化运动的影响,共和党自1980年起,就站定反堕胎、反平权的立场,并且自里根之后的共和党总统,都对平权修正案持否定态度。
自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保守派 "捍卫生命" 的反堕胎阵营声势大振。《使女的故事》成为警醒美国人的魔幻现实: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保守派的反扑。
而《美国夫人》的出现,用焕然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轰轰烈烈数十年的权力斗争。
当政治正确成为白左语境下的准则时,这部剧用“不那么政治正确”的人物,向所有正在进行中的女权运动发问:
女权运动帮助女性实现了自我价值,摆脱了父权社会的控制。但在推动女权的路上,传统家庭中的女性受到的隐形伤害呢?我们应该抛下她们吗?
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韩国社会把家庭主妇定义为丈夫的寄生虫,却无人正视主妇们的劳动价值。
极端女权主义其实也是一场道德绑架。要求所有女性都寻求绝对的独立自主,和要求所有女性都在家相夫教子,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女权运动又该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平衡?
真正的“女权”,是赋予女性选择的自由:选择成为母亲,选择走向职场;选择成为女权领袖,选择成为家庭主妇。
女性只有摆脱了所有定义的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平等权利修正案》维基百科
[2]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陶铁柱译. 第二性[M].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 凯特·米利特著. 宋文伟译. 性政治[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 贝蒂·弗里丹著. 程锡麟译. 女性的奥秘[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5] 俞彦娟. 从美国平权修正案的争议看男女平权和母亲角色[J]. 浙江学刊. 2007(3).
设计/视觉:YAN
点击出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